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旬邑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信息发布者:唐家村
    2016-11-08 00:01:38   转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加快编制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大产业精准扶贫力度,培育发展多元特色富民产业,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确保全县贫困户按期全面脱贫,特制订本规划。

    一、产业扶贫现状

    我县地处渭北旱原沟壑区,属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是陕甘宁革命老区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村原始积累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加之天灾人祸、疾病等因素致贫较多,全县贫困现象依然存在。具体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贫困量大面广。止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627户37880人,涉及115个扶贫重点村,贫困发生率14.8%,且75%以上分布在偏远地区,扶持难度大,扶贫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部分扶贫重点村经济发展滞后,贫困村经济基础差,村级积累少,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解决贫困村公益设施建设资金问题相当困难。三是部分群众居住困难,亟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县尚有8109户30178人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厦中,自然条件差、坡咀偏远滑坡地带,因而搬迁任务大、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贫困户的发展。四是贫困村公益事业任务繁重。全县仍有76个偏僻坡咀村、3.6万人饮水还相当困难,仍有120个村的道路急需改造,有62个村低压线路老化,常年特别是冬季电力供应不足,农电线路需要升级改造,农村有线电视传输亟待拓宽。五是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仍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我县导致贫困的主要根源: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10个镇(办)、179个行政村全部属于旱塬沟壑区,耕地较少、地力贫瘠,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群众的出行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部分村硬化道路损毁严重。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困难群众居住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三是公共服务欠缺。许多村卫生室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低、服务能力弱;镇村学校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不便。加之镇村文化生活匮乏,贫困群众存在文化真空现象。四是产业支撑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少、小、弱,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尽管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我县种养殖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产品特色较少,品牌效益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五是资金投入不够。专项扶贫资金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整村推进、园区建设步伐缓慢。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水利、交通、电力等建设滞后。村级投入缺乏来源,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往往落空。自身投入严重不足,贫困户缺乏生产发展资金。六是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等、靠、要”思想严重;镇村致富能手、技术能手等能人大户带动效力不足。七是其他致贫原因。贫困户文化水平太低,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部分贫困户劳力较少,家庭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使部分贫困户负担较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遵循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培养懂技术、善经营致富人才和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及种养技能为重点,大力实施因贫施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的产业发展方略,帮助贫困群众找准找好产业致富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户造血功能。探索形成以“精准识别摸清底子、精准帮扶结好对子、精准管理创新路子”为主要特点的“三精准”式扶贫工作新模式,以精细的产业措施落实精准的扶贫要求,让产业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努力提高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精准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托资源禀赋。立足贫困村独特资源优势,尊重贫困村群众种养传统,努力挖掘能够代表贫困村资源条件、人文内涵、区域优势产业,将产业相对集中布局在最适宜区域。

    2、坚持市场导向。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既要瞄准现实需要,也要着眼潜在需求。大力发展农村农产品冷贮保鲜、物理配送、电子商务等,加强线上平台与线下农户对接,带动创业就业,增加收入。

    3、坚持种养结合。种养结合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提升动物源有机肥在粮、果、菜种植产业上的转换率和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率,能够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防治,使农业环境可持续改善。

    4、坚持短期与长期结合。对贫困村既要注重短、平、快短期产业培育,使贫困户短期受益脱贫,又要立足农业产业长远发展,培育中长期主导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可持续增产增收和经济平稳发展。

    5、坚持科技支撑。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

    6、坚持贫困户受益。实现产业发展和建设项目精准到村到户,最大限度覆盖贫困村使贫困户受益面最大化,同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农户,发挥产业扶贫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两年脱贫摘帽、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大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扶贫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产业脱贫十一大任务,每个贫困村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生产技术,培育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100家以上,重点发展增收示范户500户以上,帮扶带动5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到2020年,全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16285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61%),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三、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1、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脱贫。以打响“马栏红”苹果品牌为抓手,引导贫困村发展苹果产业,积极推广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加大果园有机肥投入,配套果园种草、覆盖黑色地膜、果园微灌、套袋等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矮砧密植栽培、苹果园标准化管理、果园肥水高效利用等先进技术,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形成“果、畜、沼、草、肥”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大幅增加贫困户收入。在张洪、太村、郑家、湫坡头、底庙、职田、土桥等8个镇的贫困村,新、改建优质苹果基地1万亩,苹果亩增产150-250kg,优果率提高5% ,亩增收600-1000元,总增收600-1000万元,带动2000人脱贫。

    2、加快特色肉畜养殖业发展脱贫。根据我县远离大中城市的实际,以工业化、市场化理念谋划,以马栏、土桥、职田、城关等镇(办)贫困村为主,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肉牛(肉驴)1000头、肉羊5000只、“温氏模式”猪舍50栋。通过特色肉畜养殖业发展使贫困户人均养殖1头肉牛(肉驴),年收入3600元;人均养殖肉羊10只,年收入3300元;温氏模式猪舍50栋,人均年收入4000元,每栋带动10人脱贫。通过发展以上三项畜禽养殖产业,带动2000人脱贫。

    3、实施土鸡、乌鸡、獭兔特色生态养殖脱贫。以清塬、太村、郑家、城关等镇(办)扶贫重点村为主,利用果园和林沿地面积大的资源优势,在养鸡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引领贫困人口发展果园及林下生态土鸡、乌鸡养殖,引进土鸡、乌鸡新品种和标准化养殖及疾病防控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提高规模养殖效益,增加山区半山区贫困群众收入。通过土鸡、乌鸡生态特色养殖,使贫困人口人均养鸡100只, 带动700名贫困人口养鸡7万只,每只鸡按利润30元计,总收入210万元,人均利润3000元;引导贫困户养殖獭兔,人均年出栏獭兔300只,每只10元利润,人均年收入3000元,带动100人脱贫。

    4、大力开展地膜玉米高产创建增产脱贫。依托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推广项目,实施选用优良品种、适当增加密度、测土配方施肥、地膜全程覆盖、农机农艺结合、晚收秸秆还田等高产栽培技术,带动贫困人口发展玉米产业。在马栏、职田、湫坡头、底庙、清塬建立玉米高产示范基地1.5万亩,目标平均亩产达到900公斤(全县平均660公斤),扣除化肥、种子、农药等物化投入600元后,每亩纯利润1020元(1800斤×0.9元-600元),1.5万亩高产玉米总利润1530万元,带动5000人脱贫。

    5、集成推广旱原烤烟规范化地膜栽培技术增收脱贫。以底庙、马栏、职田等镇贫困村为主,因地制宜,引进油分足、产量高、易烘烤的烤烟优良品种2-3个,加强后掌、早池2个工厂化烤烟育苗中心建设,扩大工厂化育苗规模,提高育苗水平和质量,集成推广旱原烤烟规范化地膜栽培技术,建立旱原烤烟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加强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与测土配肥和烘烤技术的示范推广,发展烤烟2000亩,使烤烟亩均产达到150公斤,亩收益3000元以上,带动2000人脱贫。

    6、引进示范洋芋脱毒品种进行标准化高产种植脱贫。发挥土桥镇头马铃薯试验示范站技术优势,以马栏、清塬为主,引进推广红玫瑰、白玫瑰、黄玫瑰、黑玫瑰等彩色马铃薯新品种,建设标准化高产示范田,拓展山区半山区贫困农民致富渠道。到2017年,筛选推广马铃薯新品种2-4个,扶持贫困人口发展标准化高产示范田2000亩,目标亩产6000斤,亩产值4200元(6000斤×0.7元),扣除物化投资865元后,每亩纯利润可达3335元(4200元-865元),2000亩马铃薯总利润667万元,可带动2000人脱贫。

    7、发展食用菌、礼品西瓜、草莓等特色农产品脱贫。按照“扩规模、上档次、提效益”的思路,引导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适度连片规模种植,建设蔬菜产业标准化基地,推广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发展精细菜和特色菜。其中,底庙贫困村主要发展大葱、辣椒等,城关贫困村主要发展礼品西瓜、台湾绿宝西甜瓜、草莓、黄瓜、食用菌等。到2017年,以底庙、城关等镇(街道办)为主,引导贫困户新、改建春棚50座,按1户贫困户建1座春棚,每座春棚年纯收入约1.5万元计,可带动50户175人脱贫。

    8、进行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增收脱贫。以马栏、底庙、清塬、土桥、湫坡头等沿沟、沿林贫困村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带动下,以扶贫村四荒地、沟坡地为主,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引领有产业意向的贫困户扩大膜荚黄芪、黄芩、板蓝根、甘草、连翘、金银花等道地中药材种植,着力提升道地药材种植水平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建成适应陕西中药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膜荚黄芪、黄芩、板蓝根、柴胡、甘草等道地中药材基地2000亩,亩年均收入达到2500元左右,总收入500万,带动1500人脱贫。

    9、推进果品贮藏库建设脱贫。引导贫困户采取联户经营的方式,建设小型果库,年底分红实现脱贫。在郑家、张洪、太村等苹果主产区贫困村,建设200吨小型果库10座,每座果库年毛收入9.6万元(苹果贮藏费每公斤0.6元,按照库容80%计算,每年贮藏费毛收入9.6万元),扣除每库运营成本4万元后,年纯利润5.6万元,每人年分红5600元,带动100人脱贫。

    10、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转型脱贫。积极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引领周边贫困户产业转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以211国道与306省道为主建立苹果采摘观光示范园。以高速出口为主,发展休闲农业。依托太村赤道村木式别墅发展休闲农业。以马栏红色游、石门山休闲游、唐家民俗游和苹果采摘观光游为主线,由乡村能人、家庭农场带领贫困户建立休闲农业示范园10个,发展农家乐100家,促进周边贫困户产业转型100户,带动210名贫困人口脱贫。

    11、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收脱贫。以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依托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为贫困村电商从业人员和创客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优先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电商创业培训和指导,为贫困村发展网店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以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主,实施“12345”工程(打造1个县域品牌,自建2个三方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诚信、物流3个系统,培育电商平台、物流、网商、电商4类企业,搞好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网点5类典型示范),突破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操作和物流配送等瓶颈制约,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拓宽农特产销售渠道,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扶贫帮困。通过项目实施建立1个县级电子商务孵化中心、11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00个以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培育和扶持5家以上电子商务服务企业,50家以上销售额超过50万元的网商企业,新开网店500家以上,建设社区优质农产品直销店2家,安置贫困户返乡青年500人次,使贫困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和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高。在西安、咸阳建设旬邑优质农产品销售店2家,形成模式后向全国复制推广。

    四、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测算。经逐村进行贫困户与产业对接测算统计,全县产业精准扶贫主要安排11个特色产业项目,共需资金8756万元。

    1、特色苹果产业扶贫。在全县贫困村新、改建果园3000亩,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7000亩,每亩物化投资2700元,共需2700万元。

    2、特色肉畜养殖业扶贫。在全县贫困村养殖肉牛(肉驴)1000头,每头成本5000元,需资金500万元;温氏模式猪舍50栋,每栋投资36.7万元,需资金1835万元;肉羊5000只,每只成本400元,需资金200万元。三项特色肉畜养殖业共需资金2535万元。

    3、土鸡、乌鸡、獭兔特色养殖扶贫。带动700名贫困人口人均养鸡100只,共7万只,每只成本按2.5元计,共需资金17.5万元。养殖獭兔500只,每只50元,需资金2.5万元。

    4、地膜玉米高产创建增产脱贫。开展地膜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种植地膜玉米1.5万亩,地膜玉米每亩成本600元,需资金900万元。

    5、集成推广旱原烤烟规范化地膜栽培技术增收脱贫。以底庙、马栏、职田20个重点贫困村,建立旱原烤烟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地2000亩,每亩成本500元,共需资金100万元。

    6、洋芋脱毒品种引进及标准化高产种植扶贫项目。发展洋芋2000亩,每亩成本865元,共需资金173万元。

    7、特色大棚蔬菜。发展大型拱棚50座,每棚成本5000元,共需资金25万元。

    8、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扶贫项目。发展道地中药材基地2000亩,每亩成本1500元,共需资金300万元。

    9、推进果品贮藏库建设脱贫。建设200吨小型果库10座,每座果库成本50万元,共需资金500万元。

    10、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转型脱贫项目。建立休闲农业示范园10个,每个投资10万元,共需100万元;发展农家乐100家,每家投资10万元,共需资金1000万元。

    11、电子商务平台进农村创收脱贫项目。县级电子商务孵化中心1个,需资金10万元;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每个需资金3万元,共需资金33万元;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每个需资金1万元,共需资金100万元。建设社区优质农产品直销店2家,每家投资30万元,需资金60万元。在西安、咸阳建设旬邑优质农产品销售店2家,每家投资100万元,需资金200万元。该项合计需资金403万元。

    (2)筹措方案。本规划总投资8756万元。其中,计划财政扶贫资金安排7000万元,行业部门资金 1000万元,信贷资金 700万元,贫困户自筹56万元。

    五、政策保障

    (一)全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在传统种植业方面(传统种植业包括苹果、玉米、烤烟、中药材),每个扶持户补助资金5000元。对发展大棚种植等现代设施农业的,每户补助资金10000元;在养殖业方面,采取家庭散养方式进行养殖的猪、羊,每户补助资金5000元。规模舍饲养猪、养羊、养鸡每户补助资金10000元。

    (二)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鼓励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

    (三)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可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将其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县级重点项目,推荐申报争取中、省、市政策支持,对其实施的产业发展类项目给予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支持,并帮助解决土地流转、技术和人才等问题。

    (四)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涉农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安排。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特色产业脱贫是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也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为了扎实做好全县特色产业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农牧、财政、发改、扶贫、果业、商务、供销、水利、电力及各镇办(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特色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具体负责全县特色产业脱贫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特色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促进贫困户增收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镇、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特色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对特色产业脱贫工作要实行分级负责,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夯实责任,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要不断创新包抓机制,使每个包抓人员身上有担子、心里有压力、手里有办法、措施有实招。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状,确保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责任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镇和县特色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大力宣传我县特色产业脱贫政策,引导广大贫困户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依靠自身努力增加家庭收入。要认真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发现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典型,让贫困户学有方向,干有榜样,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强化资金投入。除中央和省、市各类专项扶贫资金外,各成员单位要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项目资金整合,集中财力、物力培植壮大脱贫产业,让贫困群众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稳定脱贫。

    (五)做好信息服务。各镇和县特色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贫困群众提供先进实用技术、生产指导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普及互联网应用和智能手机使用。要建立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手机信息或QQ群服务平台,为贫困户提供第一手农业资讯。要积极牵线搭桥,引导贫困户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农超对接等,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六)严格督促检查。县特色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深入各镇办和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调研指导,了解十一项措施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农业产业脱贫任务落实。对重视不够、责任不清、推进不力的,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对完不成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任务的,提请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责。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